- 加盟代理
- 办理流程
- 在线选号
- 联系我们
- 区域办理
- 400电话_企业400电话_400号码
- 注册400电话_400电话怎么办_400电话是什么
- 联通400电话_联通400电话代理_联通400电话客服
- 400电话办理_办理400电话_如何办理400电话_400电话如何办理
- 申请400电话_400电话申请_400电话如何申请_如何申请400电话
- 免费400电话_400电话是免费的吗_400电话免费吗
- 400电话收费_400电话多少钱_400电话价格_400电话资费
- 怎么办理400电话_400电话怎么申请
- 400电话代理_400电话代理商_代理400电话
- 400电话开通_400电话中心_400电话呼叫中心
- 400电话号码归属地查询_400电话归属地查询
- 智能400电话_400电话会议系统
- 400电话销售的话术_400电话销售开场白_400电话营销开场白
- 全国400电话业务网上营业厅_400电话包月
- 400电话业务_400电话业务办理
- 电信400电话代理_400电话招商
- 400电话营销说辞_400电话销售话术
- 打400电话是免费的吗_打400电话免费吗
新闻中心
新闻-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
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
——写在北京世园会开幕倒计时百日之际
绿水逶迤,青山相向,花鸟为邻。这种田园般的诗意栖居生活,是人类对绿色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与追求。
文章来源:http://www.4000531.com/aspcms/about/taian400.html
4月29日至10月7日,长城脚下,海坨山前,妫水河畔。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简称北京世园会),一场独具特色的全球绿色盛会,将在世界瞩目中倾情上演。
这将是一场人类与自然的精彩对话。从芳菲春日到斑斓金秋,162天的时间里,预计1600多万观众将融入自然,品鉴来自全球各地的园艺精品,体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义与智慧。
这也将是一曲创新与绿色的和谐乐章。师法自然的设计理念、会呼吸的低能耗建筑、融汇东西方文化元素的园艺产品……当科技与设计携手,当生态与创意相遇,以创新技术为支撑,代表当今世界园艺业最高水准的新品种、新产品、新创意,将在这里盛大展示。
这更将是一个中国与世界的交融平台。作为世界园艺界的“奥林匹克”盛会,110个国际参展者和120多个非官方参展者将应邀参展,刷新世园会国际参展方数量历史纪录。
“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习近平主席深刻阐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展现出宏大的国际视野,体现着中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从建设一个美丽中国,到共建地球美好家园,在“绿色生活 美丽家园”的主题下,在移步换景的山水林间,北京世园会将成为今日中国的一张“绿色名片”。印刻在这张名片上的,不仅是美丽中国的靓丽缩影,更是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懈努力和非凡成就,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的崭新跨越。
(一)
世园会的历史,伴随着人类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前行的脚步。
20世纪60年代,世界范围内环保意识兴起。首届世园会1960年在荷兰鹿特丹举行。在此后近一个甲子的时间跨度里,历届世园会的举办,都标记着人类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也给举办地留下了持久的“绿色遗产”。
时至今日,首届世园会主场馆依旧被誉为“鹿特丹之肺”。1963年,汉堡世园会,开启了整座城市的生态规划。1969年,巴黎世园会,城市开放性绿地显著增加。1990年,世园会首次走进亚洲,来到日本大阪,昔日废料处理地“变身”为主场馆,这一独特选择使人们的环保意识空前提高。1999年昆明世园会,是A1类世园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春城无处不飞花,整个城市面貌为之改观,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2019年,当不断书写绿色传奇的世园会来到北京,又将给这座千年古都带来怎样的生态馈赠?
北京世园会展馆设计下足了功夫。效仿先人“巢居”“穴居”的古老智慧,世园会标志性建筑中国馆“锦绣如意”是一座会呼吸的建筑。94把“花伞”构成的国际馆,利用建筑遮阳、自然通风、太阳能光伏发电、蒸发冷却降温、滴灌和雨水回收利用等技术,成为真正的低能耗建筑。植物馆以植物根系为灵感,庞大的垂坠根系不断向下蔓延,让植物的强大生命力跃然眼前。
生态优先,贯穿北京世园会园区建设。改造鸟类迁徙栖息路线上的一片湿地,野鸭与天鹅成为园区常客。新植5万棵乔木、12万株灌木,一片绿林在妫水河边环绕成荫。“五谷丰登、山花烂漫”的梯田式花田景观,用源自农耕文明的生态智慧,为园区装点上四季风情。这里,将成为人们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与人文融合之美的绿色生活又一理想去处。
除了“有形”遗产,世园会还将留下一份最珍贵的馈赠——在人们心中播下珍视自然、欣赏自然、敬畏自然的种子。“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当数以千万计的观众走进园区,赏百花园、读植物书、上生态课、品园艺美,在城市中享田园之乐,绿色、低碳、环保的全新生活理念将为更多人所接受,绿色产业将迎来新的机遇。
“这将是一届精彩纷呈、无与伦比的园艺盛会。”从确定北京承办伊始,国际社会就对这一“长城脚下的世园会”充满期许。
“每次来这里,我都能收获不一样的感受,我的内心充满感动。”园区建设期间,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主席伯纳德·欧斯特罗姆几度来园区考察。感动他的,不仅是进展迅速、日臻完善的园区建设,更是通过北京世园会这一窗口所展示的,中国绿色发展的繁茂枝叶。
(二)
北京世园会,是继1999年昆明世园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之后,我国举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性博览会。从昆明到北京,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已走过万水千山。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一步伐日益坚定,目标愈为清晰。
北京世园会将是对中华文明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理念和实践的一次回眸。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出博大精深的生态文化。一部中国诗歌史,恰如一部中国植物志、一幅园林写意图。植桑养蚕,更是造就了连接东西的古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北京世园会更将是一扇礼赞新时代的窗口。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凝聚起最广泛共识。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色发展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首次纳入国家现代化目标,“生态文明”写入宪法。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和治理体系中的地位空前提高,发展观的更新带来全新的发展视野和战略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江源国家级生态保护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一系列大擘画、大动作,勾画着美丽中国建设的清晰轮廓。
中国生态治理实现全新跨越。从出台“史上最严”的环保监管举措,到重拳惩治“散乱污”,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倒逼转方式调结构;从推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到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到出台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中国逐步构建起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中国绿色发展故事震撼人心。“茫茫万亩沙,从来无片瓦”的库布其,开创了沙漠变绿洲的神奇旅程,累计创造生态财富5000多亿元人民币,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划为全球沙漠首个“生态经济示范区”;“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塞罕坝,绘就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成就美丽乡村……一个个生态项目接连站上联合国最高领奖台。
曾几何时,在国际舆论中,生态环境问题被视为中国发展的主要短板。如今,这种观点正在逐步转变。韩国地球治理研究院院长贝一明表示,“中国推动绿色发展革命,其历史意义将不亚于工业革命。”
联结历史和现实,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跨越,为即将开启的北京世园会提供了更为宏大的时代视角。
(三)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19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
生态环境不仅是关系党的宗旨使命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在家门口举办一届世界最高规格的世园会,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造福人民的初心和使命。
草木不植成,国之贫也。草木植成,国之富也。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中国政府是第一个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主要任务的政府。”西方生态学者之所以发出由衷赞叹,正是因为看到了中国绿色发展所展现的对人民、对历史、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
绿色发展,是千秋万代的永恒追求。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人民福祉,关系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习近平主席的这一重要论断,充分彰显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自觉,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最接地气的表述。
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绿色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之策。
绿色发展,是关乎民众幸福的美丽约定。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天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干净饮水、清新空气、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等,日益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迫切需要。
中国政府对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根本上是对人民所想、所盼、所急的积极回应。“中国给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带来希望之光。”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如此感慨,是因为“谋发展,需要长远地考虑全体人民的未来与福祉,而非一时之利,这正是习近平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这也是我对中国生态文明发展寄予厚望的重要原因所在。”
北京世园会,建设美丽中国的又一生动实践。会展期间,将有2000多场丰富多彩的活动。这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和居民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契机。当亿万人民一起为祖国山河自觉描绘最悦目的颜色,其本身就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最动人风景。
(四)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千百年来,植物也是文明沟通的桥梁。北京世园会搭建起了一座绿色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舞台,国际社会热情参与,将共享绿色产业发展新机遇。
园艺是人类智慧与自然的结晶,承载着人类对自然的美好情感寄托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参展的国家、国际组织和商家,纷纷为园区送来他们的精品力作、最新创意。长城脚下,一座座各具特色的展园在大地上绽放。
以北京乡土植物为基底,引入欧洲、中亚植物,以古丝绸之路为灵感,一条跨越欧亚的花园旅程呈现了“一带一路”微缩景观。两名来自英国的著名生态景观设计师说,这个方案的寓意是“中国正在拉近世界各国的距离”。
当世园会的大幕正式开启,这样的深刻寓意将会被更多人感知和欣赏。正如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所说:“2019北京世园会的举办,必将进一步提高公众的园艺欣赏水平,增进国际文化交流和贸易合作,也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让世界在加深了解中增进互信。”
为了向世人呈现东西方融合的创意,丹麦设计师安德森和他的团队多次来到中国,从中国水墨画中汲取灵感,设计出别出心裁的花园“Yuan”:在解读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基础上,用石、光、水、风、木、人等元素,来定义新的园林。“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日本设计师石原和幸从中国古文名篇《桃花源记》汲取灵感,为北京世园会设计的“桃源乡”展园,将中国文化中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与设计师铭记于心的少时故乡景色相叠加,再现美景之下人人和睦相处的美好生活。
各省区市都携自己的精品园艺而来。粉墙黛瓦的安徽园,诗情画意的江苏园,白山松水的吉林园,古道相连的云南园……植物王国的神奇和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妙争相斗艳。
园林艺术,浓缩着生活哲学。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等人文情怀,跨越国界。在传统园林要素的基础上,加入“人”的创造,在充满奇思妙想的碰撞中,实现人与植物、人与自然的对话,让不同国家的人们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欣赏。
世园会搭建的,不仅是展示和欣赏的平台,也是贸易和合作的平台。国际馆里,非洲国家按地区组团参展。“肯尼亚是非洲鲜切花出口大国,希望通过北京世园会这个窗口,打开中国鲜切花市场。”肯尼亚驻华使馆参赞约翰·奥迪普对北京世园会的期待,道出了众多参展商的心声。今天的中国,不仅是世界最大的花卉生产中心,更是重要的花卉消费国和进出口贸易国。庞大的消费群体所代表的巨大消费市场,令任何一个参展商都无法忽视。
中国花卉园艺业同样充满期待。中国花卉园艺业虽然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但依然大而不强。北京世园会首场推介会,在以改革开放闻名于世的深圳市举行,既传递出中国向世界敞开大门的深远意涵,也表明了中国继续向世界交流学习的真诚愿望。
借力北京世园会这一平台,中国花卉园艺业将引进新理念、新工艺、新品种,做大做强花卉园艺这一绿色富民产业,更好服务于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五)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绿色遍布乡村,让河湖扮靓山川。北京世园会展现的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不仅已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而且推动着中国生态软实力的增长。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经济学家、塞内加尔环保专家蒂埃里·德奥利维拉表示,中国的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北京的蓝天越来越多,这些都是民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中国绿色发展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绿色发展孕育着未来科技与产业的变革方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展示了坚定的决心,其环保经验具有全球意义。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遍数世界文明的发端之地,无一不是水量丰沛、田野肥沃、植被茂密、生态良好的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恩格斯笔下,记录了生态惨遭破坏给文明带来的冲击。
近代以来,在现代化的“门槛”前,几乎每个发达国家都遭遇过生态危机。20世纪40至50年代,洛杉矶烟雾事件造成800余人丧生。50年代,英国伦敦发生“毒雾”事件,造成至少4000人死亡。60年代,驶入战后经济发展快车道的日本遭遇产业公害集中暴发,“四大公害病”致数千人丧生。
无知伴随的无畏造成文明的衰落。历史和现实的惨痛教训都给人类敲响警钟:靠牺牲绿水青山来换取金山银山,无异于竭泽而渔。
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是全球生态治理的中国方案。
工业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伤害自然最终将伤及人类。只有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才能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面向未来,我们要敬畏自然、珍爱地球,树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碧海、绿水青山。
(六)
北京世园会上,各国园艺创意将汇聚一堂。尽管设计理念不同,植物构成不同,但都将向人们展示理想中的绿色家园,生动阐释对自然和生态的美好追求。
人类同住地球村,在自然的庇护中同呼吸、共命运。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正式通过《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全球未来15年可持续发展作出规划。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事务治理,日益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行动的坚定支持者、积极实践者。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传播效应和引领示范效应不断显现。2013年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二十七次理事会通过推广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决定草案。2016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原则、基本理念和政策举措。
中国为世界各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建设性地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谈判,率先提出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贡献方案,引导和推动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斐济实施动力》等重要成果文件的达成。“中国给气候谈判进程带来大量正面推动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官员克劳迪奥·福尔内如是评价中国作用。
中国成为国际绿色发展合作的重要推动者。2017年5月,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倡议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致力于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合作,打造绿色丝路。在备受世界瞩目的中非合作整体框架中,“绝不以牺牲非洲生态环境和长远利益为代价”是中国作出的庄严承诺。为非洲实施50个绿色发展和生态环保援助项目,推进中非环境合作中心建设,开展中非绿色使者计划,建设中非竹子中心,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合作。实施绿色发展行动是去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达成的中国对非合作“八大行动”重要内容之一。在非洲这片希望的大陆、发展的热土上,中非绿色发展合作全面铺开。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莫妮卡·巴布指出,库布其沙漠生态经济是一种新型生态商业模式,通过政府与企业合作,运用市场化机制,实现土地退化修复的可持续发展。“这可供非洲、中东、拉美等饱受沙尘肆虐的地区借鉴,我们已经组织了许多国家的代表去中国学习。”
环顾世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客观上正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以绿色为基本底色的现代化提供全新思路。《美国经济学与社会学期刊》主编克利福德·柯布指出,中国走过的发展道路完全不同于欧美国家。欧美国家为保护“自己的环境”,把高污染工厂输出到发展中国家,而中国不仅自己面对困难并解决污染问题,还在为其他国家提供行动方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施泰纳评价称,中国政府近几年把自己的发展路径、经验和新发展思路与世界分享,是对世界发展的重要贡献。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正在舒放铺展。北京世园会,是中国和世界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的又一实际行动。她将见证,新时代的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意志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她将见证,中国正加快迈向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
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
——写在北京世园会开幕倒计时百日之际
绿水逶迤,青山相向,花鸟为邻。这种田园般的诗意栖居生活,是人类对绿色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与追求。
4月29日至10月7日,长城脚下,海坨山前,妫水河畔。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简称北京世园会),一场独具特色的全球绿色盛会,将在世界瞩目中倾情上演。
这将是一场人类与自然的精彩对话。从芳菲春日到斑斓金秋,162天的时间里,预计1600多万观众将融入自然,品鉴来自全球各地的园艺精品,体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义与智慧。
这也将是一曲创新与绿色的和谐乐章。师法自然的设计理念、会呼吸的低能耗建筑、融汇东西方文化元素的园艺产品……当科技与设计携手,当生态与创意相遇,以创新技术为支撑,代表当今世界园艺业最高水准的新品种、新产品、新创意,将在这里盛大展示。
这更将是一个中国与世界的交融平台。作为世界园艺界的“奥林匹克”盛会,110个国际参展者和120多个非官方参展者将应邀参展,刷新世园会国际参展方数量历史纪录。
“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习近平主席深刻阐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展现出宏大的国际视野,体现着中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从建设一个美丽中国,到共建地球美好家园,在“绿色生活 美丽家园”的主题下,在移步换景的山水林间,北京世园会将成为今日中国的一张“绿色名片”。印刻在这张名片上的,不仅是美丽中国的靓丽缩影,更是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懈努力和非凡成就,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的崭新跨越。
(一)
世园会的历史,伴随着人类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前行的脚步。
20世纪60年代,世界范围内环保意识兴起。首届世园会1960年在荷兰鹿特丹举行。在此后近一个甲子的时间跨度里,历届世园会的举办,都标记着人类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也给举办地留下了持久的“绿色遗产”。
时至今日,首届世园会主场馆依旧被誉为“鹿特丹之肺”。1963年,汉堡世园会,开启了整座城市的生态规划。1969年,巴黎世园会,城市开放性绿地显著增加。1990年,世园会首次走进亚洲,来到日本大阪,昔日废料处理地“变身”为主场馆,这一独特选择使人们的环保意识空前提高。1999年昆明世园会,是A1类世园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春城无处不飞花,整个城市面貌为之改观,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2019年,当不断书写绿色传奇的世园会来到北京,又将给这座千年古都带来怎样的生态馈赠?
北京世园会展馆设计下足了功夫。效仿先人“巢居”“穴居”的古老智慧,世园会标志性建筑中国馆“锦绣如意”是一座会呼吸的建筑。94把“花伞”构成的国际馆,利用建筑遮阳、自然通风、太阳能光伏发电、蒸发冷却降温、滴灌和雨水回收利用等技术,成为真正的低能耗建筑。植物馆以植物根系为灵感,庞大的垂坠根系不断向下蔓延,让植物的强大生命力跃然眼前。
生态优先,贯穿北京世园会园区建设。改造鸟类迁徙栖息路线上的一片湿地,野鸭与天鹅成为园区常客。新植5万棵乔木、12万株灌木,一片绿林在妫水河边环绕成荫。“五谷丰登、山花烂漫”的梯田式花田景观,用源自农耕文明的生态智慧,为园区装点上四季风情。这里,将成为人们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与人文融合之美的绿色生活又一理想去处。
除了“有形”遗产,世园会还将留下一份最珍贵的馈赠——在人们心中播下珍视自然、欣赏自然、敬畏自然的种子。“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当数以千万计的观众走进园区,赏百花园、读植物书、上生态课、品园艺美,在城市中享田园之乐,绿色、低碳、环保的全新生活理念将为更多人所接受,绿色产业将迎来新的机遇。
“这将是一届精彩纷呈、无与伦比的园艺盛会。”从确定北京承办伊始,国际社会就对这一“长城脚下的世园会”充满期许。
“每次来这里,我都能收获不一样的感受,我的内心充满感动。”园区建设期间,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主席伯纳德·欧斯特罗姆几度来园区考察。感动他的,不仅是进展迅速、日臻完善的园区建设,更是通过北京世园会这一窗口所展示的,中国绿色发展的繁茂枝叶。
(二)
北京世园会,是继1999年昆明世园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之后,我国举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性博览会。从昆明到北京,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已走过万水千山。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一步伐日益坚定,目标愈为清晰。
北京世园会将是对中华文明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理念和实践的一次回眸。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出博大精深的生态文化。一部中国诗歌史,恰如一部中国植物志、一幅园林写意图。植桑养蚕,更是造就了连接东西的古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北京世园会更将是一扇礼赞新时代的窗口。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凝聚起最广泛共识。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色发展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首次纳入国家现代化目标,“生态文明”写入宪法。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和治理体系中的地位空前提高,发展观的更新带来全新的发展视野和战略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江源国家级生态保护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一系列大擘画、大动作,勾画着美丽中国建设的清晰轮廓。
中国生态治理实现全新跨越。从出台“史上最严”的环保监管举措,到重拳惩治“散乱污”,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倒逼转方式调结构;从推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到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到出台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中国逐步构建起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中国绿色发展故事震撼人心。“茫茫万亩沙,从来无片瓦”的库布其,开创了沙漠变绿洲的神奇旅程,累计创造生态财富5000多亿元人民币,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划为全球沙漠首个“生态经济示范区”;“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塞罕坝,绘就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成就美丽乡村……一个个生态项目接连站上联合国最高领奖台。
曾几何时,在国际舆论中,生态环境问题被视为中国发展的主要短板。如今,这种观点正在逐步转变。韩国地球治理研究院院长贝一明表示,“中国推动绿色发展革命,其历史意义将不亚于工业革命。”
联结历史和现实,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跨越,为即将开启的北京世园会提供了更为宏大的时代视角。
(三)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19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
生态环境不仅是关系党的宗旨使命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在家门口举办一届世界最高规格的世园会,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造福人民的初心和使命。
草木不植成,国之贫也。草木植成,国之富也。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中国政府是第一个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主要任务的政府。”西方生态学者之所以发出由衷赞叹,正是因为看到了中国绿色发展所展现的对人民、对历史、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
绿色发展,是千秋万代的永恒追求。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人民福祉,关系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习近平主席的这一重要论断,充分彰显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自觉,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最接地气的表述。
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绿色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之策。
绿色发展,是关乎民众幸福的美丽约定。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天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干净饮水、清新空气、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等,日益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迫切需要。
中国政府对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根本上是对人民所想、所盼、所急的积极回应。“中国给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带来希望之光。”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如此感慨,是因为“谋发展,需要长远地考虑全体人民的未来与福祉,而非一时之利,这正是习近平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这也是我对中国生态文明发展寄予厚望的重要原因所在。”
北京世园会,建设美丽中国的又一生动实践。会展期间,将有2000多场丰富多彩的活动。这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和居民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契机。当亿万人民一起为祖国山河自觉描绘最悦目的颜色,其本身就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最动人风景。
(四)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千百年来,植物也是文明沟通的桥梁。北京世园会搭建起了一座绿色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舞台,国际社会热情参与,将共享绿色产业发展新机遇。
园艺是人类智慧与自然的结晶,承载着人类对自然的美好情感寄托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参展的国家、国际组织和商家,纷纷为园区送来他们的精品力作、最新创意。长城脚下,一座座各具特色的展园在大地上绽放。
以北京乡土植物为基底,引入欧洲、中亚植物,以古丝绸之路为灵感,一条跨越欧亚的花园旅程呈现了“一带一路”微缩景观。两名来自英国的著名生态景观设计师说,这个方案的寓意是“中国正在拉近世界各国的距离”。
当世园会的大幕正式开启,这样的深刻寓意将会被更多人感知和欣赏。正如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所说:“2019北京世园会的举办,必将进一步提高公众的园艺欣赏水平,增进国际文化交流和贸易合作,也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让世界在加深了解中增进互信。”
为了向世人呈现东西方融合的创意,丹麦设计师安德森和他的团队多次来到中国,从中国水墨画中汲取灵感,设计出别出心裁的花园“Yuan”:在解读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基础上,用石、光、水、风、木、人等元素,来定义新的园林。“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日本设计师石原和幸从中国古文名篇《桃花源记》汲取灵感,为北京世园会设计的“桃源乡”展园,将中国文化中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与设计师铭记于心的少时故乡景色相叠加,再现美景之下人人和睦相处的美好生活。
各省区市都携自己的精品园艺而来。粉墙黛瓦的安徽园,诗情画意的江苏园,白山松水的吉林园,古道相连的云南园……植物王国的神奇和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妙争相斗艳。
园林艺术,浓缩着生活哲学。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等人文情怀,跨越国界。在传统园林要素的基础上,加入“人”的创造,在充满奇思妙想的碰撞中,实现人与植物、人与自然的对话,让不同国家的人们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欣赏。
世园会搭建的,不仅是展示和欣赏的平台,也是贸易和合作的平台。国际馆里,非洲国家按地区组团参展。“肯尼亚是非洲鲜切花出口大国,希望通过北京世园会这个窗口,打开中国鲜切花市场。”肯尼亚驻华使馆参赞约翰·奥迪普对北京世园会的期待,道出了众多参展商的心声。今天的中国,不仅是世界最大的花卉生产中心,更是重要的花卉消费国和进出口贸易国。庞大的消费群体所代表的巨大消费市场,令任何一个参展商都无法忽视。
中国花卉园艺业同样充满期待。中国花卉园艺业虽然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但依然大而不强。北京世园会首场推介会,在以改革开放闻名于世的深圳市举行,既传递出中国向世界敞开大门的深远意涵,也表明了中国继续向世界交流学习的真诚愿望。
借力北京世园会这一平台,中国花卉园艺业将引进新理念、新工艺、新品种,做大做强花卉园艺这一绿色富民产业,更好服务于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五)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绿色遍布乡村,让河湖扮靓山川。北京世园会展现的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不仅已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而且推动着中国生态软实力的增长。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经济学家、塞内加尔环保专家蒂埃里·德奥利维拉表示,中国的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北京的蓝天越来越多,这些都是民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中国绿色发展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绿色发展孕育着未来科技与产业的变革方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展示了坚定的决心,其环保经验具有全球意义。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遍数世界文明的发端之地,无一不是水量丰沛、田野肥沃、植被茂密、生态良好的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恩格斯笔下,记录了生态惨遭破坏给文明带来的冲击。
近代以来,在现代化的“门槛”前,几乎每个发达国家都遭遇过生态危机。20世纪40至50年代,洛杉矶烟雾事件造成800余人丧生。50年代,英国伦敦发生“毒雾”事件,造成至少4000人死亡。60年代,驶入战后经济发展快车道的日本遭遇产业公害集中暴发,“四大公害病”致数千人丧生。
无知伴随的无畏造成文明的衰落。历史和现实的惨痛教训都给人类敲响警钟:靠牺牲绿水青山来换取金山银山,无异于竭泽而渔。
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是全球生态治理的中国方案。
工业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伤害自然最终将伤及人类。只有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才能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面向未来,我们要敬畏自然、珍爱地球,树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碧海、绿水青山。
(六)
北京世园会上,各国园艺创意将汇聚一堂。尽管设计理念不同,植物构成不同,但都将向人们展示理想中的绿色家园,生动阐释对自然和生态的美好追求。
人类同住地球村,在自然的庇护中同呼吸、共命运。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正式通过《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全球未来15年可持续发展作出规划。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事务治理,日益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行动的坚定支持者、积极实践者。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传播效应和引领示范效应不断显现。2013年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二十七次理事会通过推广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决定草案。2016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原则、基本理念和政策举措。
中国为世界各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建设性地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谈判,率先提出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贡献方案,引导和推动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斐济实施动力》等重要成果文件的达成。“中国给气候谈判进程带来大量正面推动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官员克劳迪奥·福尔内如是评价中国作用。
中国成为国际绿色发展合作的重要推动者。2017年5月,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倡议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致力于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合作,打造绿色丝路。在备受世界瞩目的中非合作整体框架中,“绝不以牺牲非洲生态环境和长远利益为代价”是中国作出的庄严承诺。为非洲实施50个绿色发展和生态环保援助项目,推进中非环境合作中心建设,开展中非绿色使者计划,建设中非竹子中心,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合作。实施绿色发展行动是去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达成的中国对非合作“八大行动”重要内容之一。在非洲这片希望的大陆、发展的热土上,中非绿色发展合作全面铺开。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莫妮卡·巴布指出,库布其沙漠生态经济是一种新型生态商业模式,通过政府与企业合作,运用市场化机制,实现土地退化修复的可持续发展。“这可供非洲、中东、拉美等饱受沙尘肆虐的地区借鉴,我们已经组织了许多国家的代表去中国学习。”
环顾世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客观上正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以绿色为基本底色的现代化提供全新思路。《美国经济学与社会学期刊》主编克利福德·柯布指出,中国走过的发展道路完全不同于欧美国家。欧美国家为保护“自己的环境”,把高污染工厂输出到发展中国家,而中国不仅自己面对困难并解决污染问题,还在为其他国家提供行动方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施泰纳评价称,中国政府近几年把自己的发展路径、经验和新发展思路与世界分享,是对世界发展的重要贡献。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正在舒放铺展。北京世园会,是中国和世界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的又一实际行动。她将见证,新时代的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意志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她将见证,中国正加快迈向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
——写在北京世园会开幕倒计时百日之际
绿水逶迤,青山相向,花鸟为邻。这种田园般的诗意栖居生活,是人类对绿色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与追求。
4月29日至10月7日,长城脚下,海坨山前,妫水河畔。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简称北京世园会),一场独具特色的全球绿色盛会,将在世界瞩目中倾情上演。
这将是一场人类与自然的精彩对话。从芳菲春日到斑斓金秋,162天的时间里,预计1600多万观众将融入自然,品鉴来自全球各地的园艺精品,体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义与智慧。
这也将是一曲创新与绿色的和谐乐章。师法自然的设计理念、会呼吸的低能耗建筑、融汇东西方文化元素的园艺产品……当科技与设计携手,当生态与创意相遇,以创新技术为支撑,代表当今世界园艺业最高水准的新品种、新产品、新创意,将在这里盛大展示。
这更将是一个中国与世界的交融平台。作为世界园艺界的“奥林匹克”盛会,110个国际参展者和120多个非官方参展者将应邀参展,刷新世园会国际参展方数量历史纪录。
“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习近平主席深刻阐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展现出宏大的国际视野,体现着中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从建设一个美丽中国,到共建地球美好家园,在“绿色生活 美丽家园”的主题下,在移步换景的山水林间,北京世园会将成为今日中国的一张“绿色名片”。印刻在这张名片上的,不仅是美丽中国的靓丽缩影,更是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懈努力和非凡成就,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的崭新跨越。
(一)
世园会的历史,伴随着人类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前行的脚步。
20世纪60年代,世界范围内环保意识兴起。首届世园会1960年在荷兰鹿特丹举行。在此后近一个甲子的时间跨度里,历届世园会的举办,都标记着人类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也给举办地留下了持久的“绿色遗产”。
时至今日,首届世园会主场馆依旧被誉为“鹿特丹之肺”。1963年,汉堡世园会,开启了整座城市的生态规划。1969年,巴黎世园会,城市开放性绿地显著增加。1990年,世园会首次走进亚洲,来到日本大阪,昔日废料处理地“变身”为主场馆,这一独特选择使人们的环保意识空前提高。1999年昆明世园会,是A1类世园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春城无处不飞花,整个城市面貌为之改观,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2019年,当不断书写绿色传奇的世园会来到北京,又将给这座千年古都带来怎样的生态馈赠?
北京世园会展馆设计下足了功夫。效仿先人“巢居”“穴居”的古老智慧,世园会标志性建筑中国馆“锦绣如意”是一座会呼吸的建筑。94把“花伞”构成的国际馆,利用建筑遮阳、自然通风、太阳能光伏发电、蒸发冷却降温、滴灌和雨水回收利用等技术,成为真正的低能耗建筑。植物馆以植物根系为灵感,庞大的垂坠根系不断向下蔓延,让植物的强大生命力跃然眼前。
生态优先,贯穿北京世园会园区建设。改造鸟类迁徙栖息路线上的一片湿地,野鸭与天鹅成为园区常客。新植5万棵乔木、12万株灌木,一片绿林在妫水河边环绕成荫。“五谷丰登、山花烂漫”的梯田式花田景观,用源自农耕文明的生态智慧,为园区装点上四季风情。这里,将成为人们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与人文融合之美的绿色生活又一理想去处。
除了“有形”遗产,世园会还将留下一份最珍贵的馈赠——在人们心中播下珍视自然、欣赏自然、敬畏自然的种子。“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当数以千万计的观众走进园区,赏百花园、读植物书、上生态课、品园艺美,在城市中享田园之乐,绿色、低碳、环保的全新生活理念将为更多人所接受,绿色产业将迎来新的机遇。
“这将是一届精彩纷呈、无与伦比的园艺盛会。”从确定北京承办伊始,国际社会就对这一“长城脚下的世园会”充满期许。
“每次来这里,我都能收获不一样的感受,我的内心充满感动。”园区建设期间,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主席伯纳德·欧斯特罗姆几度来园区考察。感动他的,不仅是进展迅速、日臻完善的园区建设,更是通过北京世园会这一窗口所展示的,中国绿色发展的繁茂枝叶。
(二)
北京世园会,是继1999年昆明世园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之后,我国举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性博览会。从昆明到北京,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已走过万水千山。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一步伐日益坚定,目标愈为清晰。
北京世园会将是对中华文明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理念和实践的一次回眸。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出博大精深的生态文化。一部中国诗歌史,恰如一部中国植物志、一幅园林写意图。植桑养蚕,更是造就了连接东西的古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北京世园会更将是一扇礼赞新时代的窗口。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凝聚起最广泛共识。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色发展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首次纳入国家现代化目标,“生态文明”写入宪法。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和治理体系中的地位空前提高,发展观的更新带来全新的发展视野和战略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江源国家级生态保护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一系列大擘画、大动作,勾画着美丽中国建设的清晰轮廓。
中国生态治理实现全新跨越。从出台“史上最严”的环保监管举措,到重拳惩治“散乱污”,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倒逼转方式调结构;从推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到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到出台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中国逐步构建起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中国绿色发展故事震撼人心。“茫茫万亩沙,从来无片瓦”的库布其,开创了沙漠变绿洲的神奇旅程,累计创造生态财富5000多亿元人民币,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划为全球沙漠首个“生态经济示范区”;“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塞罕坝,绘就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成就美丽乡村……一个个生态项目接连站上联合国最高领奖台。
曾几何时,在国际舆论中,生态环境问题被视为中国发展的主要短板。如今,这种观点正在逐步转变。韩国地球治理研究院院长贝一明表示,“中国推动绿色发展革命,其历史意义将不亚于工业革命。”
联结历史和现实,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跨越,为即将开启的北京世园会提供了更为宏大的时代视角。
(三)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19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
生态环境不仅是关系党的宗旨使命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在家门口举办一届世界最高规格的世园会,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造福人民的初心和使命。
草木不植成,国之贫也。草木植成,国之富也。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中国政府是第一个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主要任务的政府。”西方生态学者之所以发出由衷赞叹,正是因为看到了中国绿色发展所展现的对人民、对历史、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
绿色发展,是千秋万代的永恒追求。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人民福祉,关系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习近平主席的这一重要论断,充分彰显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自觉,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最接地气的表述。
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绿色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之策。
绿色发展,是关乎民众幸福的美丽约定。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天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干净饮水、清新空气、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等,日益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迫切需要。
中国政府对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根本上是对人民所想、所盼、所急的积极回应。“中国给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带来希望之光。”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如此感慨,是因为“谋发展,需要长远地考虑全体人民的未来与福祉,而非一时之利,这正是习近平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这也是我对中国生态文明发展寄予厚望的重要原因所在。”
北京世园会,建设美丽中国的又一生动实践。会展期间,将有2000多场丰富多彩的活动。这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和居民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契机。当亿万人民一起为祖国山河自觉描绘最悦目的颜色,其本身就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最动人风景。
(四)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千百年来,植物也是文明沟通的桥梁。北京世园会搭建起了一座绿色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舞台,国际社会热情参与,将共享绿色产业发展新机遇。
园艺是人类智慧与自然的结晶,承载着人类对自然的美好情感寄托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参展的国家、国际组织和商家,纷纷为园区送来他们的精品力作、最新创意。长城脚下,一座座各具特色的展园在大地上绽放。
以北京乡土植物为基底,引入欧洲、中亚植物,以古丝绸之路为灵感,一条跨越欧亚的花园旅程呈现了“一带一路”微缩景观。两名来自英国的著名生态景观设计师说,这个方案的寓意是“中国正在拉近世界各国的距离”。
当世园会的大幕正式开启,这样的深刻寓意将会被更多人感知和欣赏。正如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所说:“2019北京世园会的举办,必将进一步提高公众的园艺欣赏水平,增进国际文化交流和贸易合作,也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让世界在加深了解中增进互信。”
为了向世人呈现东西方融合的创意,丹麦设计师安德森和他的团队多次来到中国,从中国水墨画中汲取灵感,设计出别出心裁的花园“Yuan”:在解读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基础上,用石、光、水、风、木、人等元素,来定义新的园林。“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日本设计师石原和幸从中国古文名篇《桃花源记》汲取灵感,为北京世园会设计的“桃源乡”展园,将中国文化中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与设计师铭记于心的少时故乡景色相叠加,再现美景之下人人和睦相处的美好生活。
各省区市都携自己的精品园艺而来。粉墙黛瓦的安徽园,诗情画意的江苏园,白山松水的吉林园,古道相连的云南园……植物王国的神奇和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妙争相斗艳。
园林艺术,浓缩着生活哲学。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等人文情怀,跨越国界。在传统园林要素的基础上,加入“人”的创造,在充满奇思妙想的碰撞中,实现人与植物、人与自然的对话,让不同国家的人们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欣赏。
世园会搭建的,不仅是展示和欣赏的平台,也是贸易和合作的平台。国际馆里,非洲国家按地区组团参展。“肯尼亚是非洲鲜切花出口大国,希望通过北京世园会这个窗口,打开中国鲜切花市场。”肯尼亚驻华使馆参赞约翰·奥迪普对北京世园会的期待,道出了众多参展商的心声。今天的中国,不仅是世界最大的花卉生产中心,更是重要的花卉消费国和进出口贸易国。庞大的消费群体所代表的巨大消费市场,令任何一个参展商都无法忽视。
中国花卉园艺业同样充满期待。中国花卉园艺业虽然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但依然大而不强。北京世园会首场推介会,在以改革开放闻名于世的深圳市举行,既传递出中国向世界敞开大门的深远意涵,也表明了中国继续向世界交流学习的真诚愿望。
借力北京世园会这一平台,中国花卉园艺业将引进新理念、新工艺、新品种,做大做强花卉园艺这一绿色富民产业,更好服务于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五)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绿色遍布乡村,让河湖扮靓山川。北京世园会展现的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不仅已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而且推动着中国生态软实力的增长。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经济学家、塞内加尔环保专家蒂埃里·德奥利维拉表示,中国的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北京的蓝天越来越多,这些都是民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中国绿色发展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绿色发展孕育着未来科技与产业的变革方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展示了坚定的决心,其环保经验具有全球意义。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遍数世界文明的发端之地,无一不是水量丰沛、田野肥沃、植被茂密、生态良好的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恩格斯笔下,记录了生态惨遭破坏给文明带来的冲击。
近代以来,在现代化的“门槛”前,几乎每个发达国家都遭遇过生态危机。20世纪40至50年代,洛杉矶烟雾事件造成800余人丧生。50年代,英国伦敦发生“毒雾”事件,造成至少4000人死亡。60年代,驶入战后经济发展快车道的日本遭遇产业公害集中暴发,“四大公害病”致数千人丧生。
无知伴随的无畏造成文明的衰落。历史和现实的惨痛教训都给人类敲响警钟:靠牺牲绿水青山来换取金山银山,无异于竭泽而渔。
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是全球生态治理的中国方案。
工业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伤害自然最终将伤及人类。只有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才能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面向未来,我们要敬畏自然、珍爱地球,树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碧海、绿水青山。
(六)
北京世园会上,各国园艺创意将汇聚一堂。尽管设计理念不同,植物构成不同,但都将向人们展示理想中的绿色家园,生动阐释对自然和生态的美好追求。
人类同住地球村,在自然的庇护中同呼吸、共命运。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正式通过《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全球未来15年可持续发展作出规划。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事务治理,日益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行动的坚定支持者、积极实践者。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传播效应和引领示范效应不断显现。2013年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二十七次理事会通过推广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决定草案。2016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原则、基本理念和政策举措。
中国为世界各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建设性地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谈判,率先提出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贡献方案,引导和推动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斐济实施动力》等重要成果文件的达成。“中国给气候谈判进程带来大量正面推动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官员克劳迪奥·福尔内如是评价中国作用。
中国成为国际绿色发展合作的重要推动者。2017年5月,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倡议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致力于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合作,打造绿色丝路。在备受世界瞩目的中非合作整体框架中,“绝不以牺牲非洲生态环境和长远利益为代价”是中国作出的庄严承诺。为非洲实施50个绿色发展和生态环保援助项目,推进中非环境合作中心建设,开展中非绿色使者计划,建设中非竹子中心,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合作。实施绿色发展行动是去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达成的中国对非合作“八大行动”重要内容之一。在非洲这片希望的大陆、发展的热土上,中非绿色发展合作全面铺开。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莫妮卡·巴布指出,库布其沙漠生态经济是一种新型生态商业模式,通过政府与企业合作,运用市场化机制,实现土地退化修复的可持续发展。“这可供非洲、中东、拉美等饱受沙尘肆虐的地区借鉴,我们已经组织了许多国家的代表去中国学习。”
环顾世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客观上正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以绿色为基本底色的现代化提供全新思路。《美国经济学与社会学期刊》主编克利福德·柯布指出,中国走过的发展道路完全不同于欧美国家。欧美国家为保护“自己的环境”,把高污染工厂输出到发展中国家,而中国不仅自己面对困难并解决污染问题,还在为其他国家提供行动方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施泰纳评价称,中国政府近几年把自己的发展路径、经验和新发展思路与世界分享,是对世界发展的重要贡献。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正在舒放铺展。北京世园会,是中国和世界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的又一实际行动。她将见证,新时代的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意志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她将见证,中国正加快迈向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